Menu
SKIN
DISORDERS
SKIN DISORDERS
皮膚疾患
2010-10-15
拔毛癖

拔毛狂(trichotillomania)顧名思義,就是一種不能控制自己拔毛慾望的病症。是在1889年,由法國皮膚科學家Francois Hallopeau所提出。

  有這種病症的病人,會重覆地拉或拔自己的毛髮,以至於患部呈現不規則的脫毛現象。常見的部位包括:頭髮、眉毛、睫毛等,另外如腋毛、陰毛、肛毛等亦有發現過。少數病患會有偷拔他人毛髮的行為,甚至寵物、絨毛娃娃也會成為受害者。除此之外,患者常有檢查髮根,捻轉毛髮或吃毛髮的習慣,有的病患會因為吞食過多毛髮,造成胃石、營養不良、腸阻塞等情況。

  患者每次拔毛的行為大多是短暫性的,但少數病患可能持續數小時。患者在拔毛前可感受到有興奮或緊張的情緒,拔毛後則有滿足、愉快或解除痛苦的感覺。

  拔毛狂的盛行率方面,約有1%-4%的人有此種病症。它可分為早發型和晚發型,早發型是在六歲之前發病,男女發生比率相近,晚發型則是在十三歲左右發病,以女性病人居多。有時拔毛狂的病人會合併強迫症(Obsessive-compulsive disorder)、強迫性人格(Obsessive-compulsive personality)、憂鬱症或邊緣性人格(Borderline personality)。

  一般認為是由多重因素所引起,如:家庭關係不協調、父母離異、母子關係障礙或者與原本有重要關係的人、事、物,關係改變等,都是重要致病因素。另外如果病人有藥物濫用的情況,也較容易造成拔毛狂的產生。

  在診斷上有五項準則:

1.必須要有重覆的拉拔毛髮的行為,造成明顯的毛髮脫失現象。

2.在拔毛髮之前或要抗拒拔毛衝動時,有感受到緊張或興奮的情緒。

3.拔完毛髮後有愉悅、滿足、放鬆的感覺。

4.沒有其他皮膚或精神上的疾病。

5.這個病症會造成工作、社會、生活或其他方面的困擾。

  如果在脫毛的頭皮部位做病理切片,可見在正常毛囊之間,有一些被拔掉頭髮後的空毛囊,有時可看到毛囊內有扭曲捲繞的髮幹(trichomalacia),真皮則沒有發炎或感染的現象。另外正常人的頭髮有大約84%是處於生長期(anagen),2%是處於退化期(catagen),14%是處於終止期(telogen),有拔毛狂的人有時高達75%的頭髮是處於退化期。

  在治療方面,通常以抗憂鬱劑、抗焦慮劑等藥物,配合心理治療、放鬆訓練、催眠治療等方式。治療效果以早發型個案較佳,晚發型的個案則有慢性化的傾向。

  誠如以上所提,拔毛狂的產生是由於多重因素所造成,所以皮膚科醫師、精神科醫師以及家屬都必須積極參與,了解疾病本身以及問題的來源,而且要讓病人知道他(她)並不孤單,並給予充分的支持,這樣才能將這種惱人的癖好去除。